相信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無人不知吧?公歷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為谷雨節氣。谷雨,有“雨水生百谷”的意思,治水的大禹死葬會稽后,即開始有了守禹陵、奉禹祀的活動,以后歷時千年,承傳不絕。祭禹不僅歷史悠久,而且有多種形式:或宗室族祭,或皇帝御祭,或遣使特祭,或春秋例祭。古代紹興祭禹的日子,通常是在俗傳為大禹誕辰的舊歷三月五日,自1995年以來,祭禹已成為紹興市的一個常設節會,日子固定在4月20日,也有了一套相對穩定的程式。
通常,4月20日正式開始的祭禹活動大致分三個階段:一是進場,早上9:00左右,祭祀隊伍進入祭祀廣場,9:20三個隊伍進行表演,到9:45結束。第二個階段是祭典部分,從9:50開始,具體分獻貢品、主祭人員就位、鳴銃9響(代表九州)、擊鼓34響(代表全國的省、市、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)、鳴鐘13響(代表全國13億人民)、奏樂、敬酒3杯、向大禹陵行禮、主祭人讀祭文及獻舞等多個環節。最后是12個團隊依次謁陵、獻花籃。與往年相比,今年參與人數從800余人增加到了3000余人,表演及程式也更有新意,具有較強的的可看性。
|